她每天早上都会仔细查看每口重点井、正钻井以及每个重点区块的生产运行情况,数十年躬耕科研一线,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她就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油藏工程专业首席专家温静。
板凳甘坐十年冷
1992年,温静从东北石油大学毕业入职辽河油田,先后在兴隆台采油厂多个一线岗位轮岗。1996年,她成功应聘到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从事精细注水、气驱、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等科研开发工作。
在研究院,温静做了六七年的基础数据收集和图标绘制,日复一日地重复工作,没有让她的信念摇摆。她坚持跑现场,仔细查看新出筒的岩心和碎钻资料,把数据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温静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学习和研究上,铆足了劲汲取知识养分。
科研工作孤独、寂寞,但温静说:“看到技术攻克难关,从室内试验到规模应用、提升采油产量的那一刻,成功的喜悦难以言表。”正是这份对科研工作的热爱与执着,让她在科研岗位上默默耕耘30余载。
从常规注水到注气、化学驱,从普通砂岩到火成岩、变质岩,从原油到天然气开发,温静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从辽河老区到外围新区,她的科研足迹遍布整个辽河油田。温静先后承担了中国石油科技专项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6项、授权专利13件,发表论文31篇,编写专著1部,有力支撑了辽河稀油、高凝油开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攻坚克难求突破
辽河油田是我国最大的稠油、高凝油生产基地,迄今已开发建设50年,处于注水开发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迫在眉睫。温静主动请缨,带领团队攻关“绿色、高效、低成本”无碱化学复合驱技术。能否突破弱碱、强碱三元到无碱二元驱配方体系,解决碱存在带来的结垢、采出液处理难等问题,是团队的研究方向。
温静带领团队历经十余载攻坚克难,开展了2151项室内研究,首次揭示了“类皂化+亲油亲水平衡+表面活性剂加合增效”多机制油剂协同构效机理,研发了3类8种系列高效无碱配方体系,将应用领域由稀油拓展至高凝油、普通稠油,形成以流场调控为核心的5种分段调控模式,建立均衡驱替经济有效调控界限,创建了经济有效大段塞全程调控技术。实施后,锦16块工业化试验区高峰期产量增长5.7倍,采收率提高了22%,挑战73%采收率极限,在化学驱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在开发方案编制过程中,科研人员需先认识储层地下发育特征和剩余油富存状态,以便精准落实潜力方向和调整对策。每当有密闭取芯井钻遇后,温静都是第一时间去岩心库仔细观察,掌握储层沉积、物性、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剩余油在岩心中的宏微观富存状态。辽河油田断块破碎、储层多变以及油品的多样性,注定了每一次技术上的突破都会异常艰辛。目前,温静带领团队开辟了5个先导试验、1个中国石油重大开发试验、1个工业化推广,规模推广后化学驱产量已突破25万吨。
乐当技艺传承人
温静乐于当好“人梯”,让徒弟们搭着她的肩膀攀登科学的更高峰,再让徒弟们放下绳子,拉更年轻一代上去再做“人梯”。
工作中,温静总是手把手地把自己的所学、所感、所思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人。“希望他们把所有知识点都学到,遇到问题我们一起解决,这样他们才能快速成长。”温静说,她利用“揭榜挂帅”为青年技术骨干“搭台子”,打造了一支能打硬仗、敢啃硬骨头的勘探开发铁军。近几年,温静团队中4人成长为研究院或采油厂副院长、总地质师,4人成长为企业高级专家,11人成长为一级工程师,4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研究所所长。
温静还先后担任中国石油首届油藏技术技能大赛和第二届气藏动态分析竞赛、第三届油水井动态分析竞赛总教练。她有针对性地编制、优化培训计划,系统组织《开发地质》《油藏工程》等27项专业理论课程和5款专业技术软件培训。在封闭集训期间,温静与参赛选手同吃同住,进行6轮48小时封闭区块动态分析实战,为公司培养了开发系统科研骨干200多人,参赛学员的专业技术综合素质得到大幅提升。目前,这些技术骨干大都承担中国石油压舱石项目、重大科技项目、井位部署等重大项目。
2月21日,2025年宜昌市科技创新大会发布了2024年度宜昌市高新技术企业50强名单,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19家化工企业榜上有名。
“通过技术攻关,在1月份完成石油焦品质攻关的基础上,2月份产量攻关也取得阶段成果,延迟焦化装置每天加工负荷为3150吨,实现了在大比例掺炼油浆、大循环比操作条件下的历史最高水平。”2月19日,吉...
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在光电催化水氧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赤铁矿光阳极光电催化水氧化过程中的质子耦合电荷转移机制和决速的氧—氧成键路径。
2月18日,独山子石化公司对外宣布,该公司今年首月汽、柴油交货量达36万吨,创同期新高;化工新材料完成6.95万吨,占公司橡塑产品的27.46%,较去年同期提高2.45%。这些亮眼的经营数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