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CUS实现地下自分离减碳储能一体化

探索“减碳—储能—发电”协同新模式

  近日,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申报的“工业废气地下自分离碳封存协同气体储能UCCUS系统”荣获第四届中央企业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二等奖。

  传统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是在地面进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而UCCUS则是在地下(Underground 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进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即向地下注入低浓度二氧化碳,采用地下自分离进行碳捕集。该项目旨在打造基于地下碳捕集工艺的“减碳—储能—发电”协同新模式,因地制宜培育绿色发展新质生产力,有望为能源企业开辟新航道。

  寻找空白点——储能减碳相隔两“地”

  在“双碳”目标下,减碳和储能制约着我国能源转型进程。目前我国百万吨级别的减排规模距离2030年亿吨级和2060年20亿吨级减碳规模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碳减排压力巨大。而在处理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时,因其二氧化碳浓度低,需先在地面进行碳捕集之后,再注入地下进行碳封存,成本高、效益低。

  从产业现状分析来看,碳封存、减碳在地下进行,新能源、储能在地上进行,地上、地下相隔两“地”,二者协同性较弱。减碳生产线上没有储能、储能生产线上没有减碳,同一生产线上没有减碳+储能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成为产业空白点。

  寻找创新点——CCUS逐一提升整体突破

  项目团队逐一提升CCUS产业流程链条上不同环节的效益,围绕降低CC的成本、提升U的绿色含量、增强S的安全性,团队首次提出UCCUS Energy流程再造理念,对传统CCUS产业链进行创新升级。

  第一,地下碳捕集替代地面碳捕集降低成本。项目团队发现,地下咸水层具有天然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可替代昂贵的地面碳捕集设施。他们利用地下空间的分子筛功能和封闭作用,将地面碳捕集转变为地下碳捕集,大幅降低了成本,减轻企业碳捕集环节经济压力。

  第二,地下储能与绿色电能生产提升绿色能源占比。研究团队通过“低浓碳源混合气注入—地下多组分气聚变能—压差发电资源化利用”三大技术环节,将不稳定的风光电转化为稳定的绿色电能,实现了储能与减碳的协同。

  第三,动态密封技术保障安全性。研究团队开发了盖层、断层和井筒“三位一体”动态密封技术,解决了地下空间的安全性问题,确保碳封存和储能过程的长期稳定性。

  通过上述三项创新,该技术不仅显著提升能源绿色占比,更为长时储能开辟新途径,打破减碳与储能长期分离的僵局。

  寻找衔接点——产学研用优势互补

  该项目存在产业链条长、专业跨度大的卡点堵点,对此,中国石油勘探院与新能源事业部、昆仑资本、油气田企业、安全环保院等单位一起,发挥“产学研用”优势互补,进行联合研发。中国石油科技管理部负责顶层设计、产业引领,把“实验室”“专利群”建在“应用场”“产业链”上,消除科技与产业相差的“最后一公里”;勘探院、安全环保院负责地下地面协同攻关、创新技术;昆仑资本、新能源事业部负责产业需求引导、盈利模式构建,大港、西南、华北等油气田企业负责编制试验方案、加速场景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直接深度融合。

  目前,UCCUS Energy技术方案已经完成了现场仿真试验,局部技术环节已经成功实施。实验室和矿场数据及经济评价结果证实,该方案技术可行度高、商业价值高。由该成果支撑的“地下空间利用的点石成金之术”项目在500多个国际项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024年度金砖国家解决方案奖一等奖。

  未来,项目团队将用好各项扶持政策,探索便于成果转化和市场运作的多方协作机制,加快现场试验,推动技术尽快落地。


相关推荐

副产氢在氢内燃机发电机组中实现高效利用

千赢网上平台官网首页 讯在日前举办的煤化工产业论坛上,丙烷脱氢、氯碱等工业领域每年超300亿立方米的副产氢因纯度限制,被直接排放成为与会业内专家和化企代表热议的焦点。氢成绿动新能源有限公司推出的氢内燃机发电机组,....

山东氯碱行业两专委会迁址海化

  2月26日,山东省氯碱行业协会溴素专业委员会和高分子材料专业委员会揭牌仪式在山东海化集团现代海洋化工中试基地举行。

潞安恒通创新工艺降本42万

  近年来,潞安恒通化工公司氯碱厂通过实施漂白粉尾气吸收与离子膜事故碱再循环工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截至目前,该工艺已为公司节约成本42.84万元。

高磷矿金红石钛白粉生产法获专利

  近日,江苏泛华化学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江苏特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发明的“一种高磷矿金红石钛白粉生产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

抚顺石化攻关优化增产石油焦

  截至2月20日,抚顺石化公司通过技术攻关优化生产路线,今年共生产石油焦5.57万吨。

福建石化协会开展产学研专题调研

  近日,福建省石油和化工行业协会与福建省网新创研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公司前往福建省能源石化创新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展企业产学研专题调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