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生物能源 建设零碳石化园区——访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客座研究员冀星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作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阵地,石油和化工园区在建设零碳园区过程中面临哪些机遇?生物能源在此过程中又将担当什么角色?

近期,千赢国际网页版登录官网入口 记者就我国石化零碳园区建设以及欧盟暂停国际可持续性与碳认证组织(ISCC)认证2.5年等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客座研究员冀星。冀星认为,生物能源与地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评价(GIS-LCA)是我国石化零碳园区建设的左膀右臂。

记者:什么是零碳园区?建设零碳园区有哪些优势?

冀星:零碳园区,是在园区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系统结合碳中和理念,利用节能、减排、碳汇、碳捕集利用、碳交易等措施,通过产业、设施和资源的低碳化、循环利用,在园区实现碳净排放量接近或达到零。

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我国惠州大亚湾石化园区、曹妃甸石化园区、大连石化园区、上海石化园区等若干石化园区正在积极推进零碳园区建设。这些园区在运营、管理等阶段贯彻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能源、交通、废弃物处理、生态等领域实施绿色低碳技术和管理创新,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使石化园区生产制造碳排放趋近于净零。

我国石化园区的特点是以资源加工型园区为主,兼具绿色高载能型园区、外向出口型园区、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的特征。

记者:目前,我国石化行业零碳园区建设的主要对策有哪些?

冀星:对于不同类型的园区,零碳园区建设方案各异。资源加工型园区目前重点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外向出口型园区重点推动园区智慧能碳系统建设,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碳排放核算标准体系建设;优势产业主导型园区需要多元化零碳发展路径,综合运用节能降碳改造、清洁能源利用、资源循环利用等多种手段,加快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绿色高载能型园区需要加强清洁能源就地转化利用,可以采取水、风、光、氢等清洁能源“多能互补+自发直供+广域离网”模式。

但对于石化园区而言,因技术、经济或其他方面的限制,难以完全消除碳排放。目前主要通过购买并注销与其剩余碳排放量相等的碳信用产品,实现碳排放足额减量,多途径实现零碳发展。

从目前的常规方法来看,从能源供给、能源分配、能源使用3个层面入手,不足以覆盖石化园区的零碳建设。

记者:生物能源在零碳石化园区建设中有什么作用?

冀星:石化园区主要产品有CNG、LPG、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苯、甲苯、二甲苯、塑料、纤维、橡胶等。从产品端减排,效果更加明显。如在普通三号喷气燃料中添加生物航煤组分,执行GB6537《三号喷气燃料》标准;柴油中添加生物柴油以B5柴油出厂,执行GB25199《B5柴油》标准;将燃料油与生物柴油调和成B24生物船用燃料,参照ISO8217标准。按照目前国际通行规则,使用1吨生物柴油,相当于减排约3吨二氧化碳,效果明显。

相对于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石化行业更加熟悉生物柴油与生物航煤,熟悉调和过程以及质量标准,能够随时按照比例灵活调整减碳量与减碳速度。

目前,欧盟、国际海事组织、国际航空组织都在积极推行减排,三号喷气燃料、柴油、燃料油等国际运输工具普遍使用的化石燃料,不添加生物航煤与生物柴油,将面临罚款。因此,石化产品的绿色低碳化是大势所趋。石化零碳园区建设过程中,可积极发挥生物柴油、生物航煤作用,降低园区碳排放,顺应国际油品低碳发展方向,升级产品结构。

记者:据悉,3月30日,ISCC对欧盟委员会可能暂停对废物基生物燃料认证认可的讨论表示强烈反对。请谈一下您的看法。

冀星:ISCC在国际减排领域中发挥过积极作用。然而ISCC认证本身存在严重的缺陷,这一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相关的地理信息标注。这就使得ISCC对于可能的造假缺乏定性与定量的判据。

2023年4月,ISCC以及欧盟提出中国生物柴油产业ISCC认证中存在可能造假的论断时,我们对ISCC以及欧盟提出了这一问题。同时,ISCC认证是跨国认证,属于长臂管辖,需要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及国标委备案。在其后马来西亚和印尼就欧盟的反规避等向WTO提起诉讼,以及欧盟撤销对中国生物柴油的反规避调查,说明欧盟已经开始认识到ISCC存在问题。这是欧盟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深化的转折点。当然,对ISCC而言,也是提高自身科学性的机会。中国生物柴油遭受欧盟反倾销制裁,有其冤枉之处。

当然,由于ISCC与欧盟的争端,中国石化产业、生物能源产业会对ISCC认证索赔,这是商业领域的事情。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解决即可。

记者:什么是GIS-LCA?为什么它对我国石化零碳园区建设不可或缺?

冀星:GIS-LCA是将空间数据分析与全生命周期环境评估相结合的前沿技术。它通过整合地理空间数据与产业链碳足迹模型,实现对园区选址、物流网络、能源供给等要素的系统优化。

首先,GIS-LCA可地理标注并溯源石化园区所涉及的原料开采、生产加工、废弃物处理等全链条环节,可精准量化不同空间布局方案的全周期碳排放,为数据可信奠定基础。其次,GIS-LCA可识别园区及周边的可再生资源,评估资源的品位与体量,为园区低碳发展奠定基础。第三,该技术支撑动态监测体系构建,采用GIS-LCA可为石化园区模拟不同清洁能源替代路径,设计园区的零碳发展路径。

国家《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要求建立重点园区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体系。GIS-LCA通过空间智能决策,破解传统LCA忽略地域特征的技术瓶颈,为石化园区提供从规划设计到运营管理的科学减碳路径,是达成零碳目标的数字化基石。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与大亚湾石化园区正在用GIS-LCA对大亚湾石化园区的碳排放进行管理,同时将有生物柴油和生物航煤产业逐步加入,为全国石化行业零碳园区的建设开辟一条新路。

相关推荐

多企循环 联体联利 抱团发展 ——磁县加快构建循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磁县依托河北漳河经济开发区(河北磁县经济开发区),加快构建循环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

宁夏盐池:延伸产业链 激发绿动能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是重要的油气储藏和生产区,登记注册的油气勘探开发面积超过8000平方千米,占该县土地总面积的99%。

南川工业园区探索低碳发展新范式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以零碳工业园区建设为目标,积极深入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示范园区,进一步支撑保障西宁建设国家碳达峰试点城市。

铜陵横港化工园区:擦亮“绿”底色 激发“内”动力

三月的铜陵,绿意涌动。走进铜陵横港化工园区六国威立雅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工程项目现场,挖掘机铲斗正在平整地面,运输车辆往来穿梭……该项目建成后污水处理规模将提升至600立方米/时,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

工信部火炬中心倡议:国家高新区与世界产业科创资源互融互促

3月28日,在京召开的2025中关村论坛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发展论坛上,为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提质增效、开放发展,加强与世界产业科技创新网络互融互促,集聚全球产业创新资源,工信部火炬中心提出国家高新区与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