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陕西省榆林市委、市政府披露,刚刚过去的2024年,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8亿元,增长6%,其贡献了全省21.24%的GDP,仅次于陕西省会西安,稳居全省第二。作为闻名遐迩的能源化工城,榆林在能源革命上的创新示范让6%的GDP增速含金量满满。
榆林是我国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当地已探明煤炭储量149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1/5,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氮肥和甲醇等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产业结构来看,榆林经济呈现出明显的“二产主导”特征,尤其是煤基能源化工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发挥了龙头引领的主力军作用。通过加快打造“煤头化尾,由黑到白”的完整产业链条,榆林市形成了技术路线成熟、产品种类丰富多样的煤炭深加工产业体系,煤炭清洁高效转化的突飞猛进发展,既增强了煤炭工业的附加值,也突破了资源型城市随资源品市况“随波逐流”的魔咒。
榆林市煤基能源化工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从陕煤集团榆林化学公司和陕西榆林能源集团就可见一斑。继项目一期圆满收官、创造历史最好业绩后,榆林化学二期建设正酣,成为引领榆林现代煤化工高质量发展,加快由基础型化工向煤基精细化工和新材料跨越升级的标杆工程,备受国内外产业界高度关注。榆林化学共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包括18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50万吨/年DMC及空分、净化等装置,180万吨/年乙二醇工程占地面积约440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概算约265亿元,是一期核心工程,也是目前全球产能最大的煤制乙二醇装置。
作为榆林市属国企的主力军,陕西榆林能源集团也加快了能源革命的创新破局。据悉,榆能集团煤炭清洁转化制百万吨级芳烃及聚酯纤维一体化项目可研报告评审会近期在北京召开。专家组评审后一致认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准入政策要求和现代煤化工发展方向,对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榆林加快创建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该项目将采用清华大学创新研发的FMTA技术,是该技术百万吨级大规模产业化的首次落地验证,将为中国独创的煤制芳烃产业的落地开花首开先河。
无论是榆林化学的世界级千亿大工程,还是榆林能源的创新探索,都离不开科林能源先进煤气化技术的赋能。榆林化学乙二醇项目采用科林CCG粉煤加压气化技术,涉及5台2000吨/天顶置多喷嘴煤粉加压气化炉。榆能集团煤制120万吨/年乙二醇一期40万吨/年乙二醇启动项目同样采用科林粉煤气化技术,包括2台2000吨/天顶置多喷嘴煤粉加压气化炉。
科林炉在榆林地区近3年的运行实践表明,气化炉碳转化率达99%以上,有效成分(CO+H2)高达93%。截至2024年12月底,榆林化学一期18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气化装置已连续稳定运行814天,累计产出乙二醇产品逾400万吨,创造了国内乙二醇气化装置连续高效运行的新纪录,成为助力榆林现代煤化工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加快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建设的利器。
2月19日,江苏海意科技制造有限公司与泰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化学新材料产业园区签约年产5万吨润滑油、3万吨金属加工液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亿元,盘活闲置土地约37.8亩,将新建研发中心、智能车间、罐区...
为推动新拿地产业项目加快开工建设,2月21日,杭州湾上虞经开区专题召开新拿地产业项目落地开工推进会议,听取新拿地招商产业项目开工计划及存在困难问题,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重点。
2月20日,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周乐伟,珠海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侯文涛率队拜访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委会,双方就建立互访交流机制,发挥各自所长,精诚合作,实现产业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经济...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化工园区封闭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45227-2025)国家标准,明确化工园区封闭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将于5月1日起实施。
近日,宁夏制造强区建设领导小组印发《自治区培育壮大数字产业集群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