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塑料协会(Plastics Europe)此前发布的《Plastics - the Fast Facts 2024》报告显示,作为全球最大塑料生产国,2024年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产量为7707.6万吨。
然而,记者了解到的最新信息显示,我国塑料化学品信息披露还有待加强。上海闵行区青悦环保信息技术服务中心(简称上海青悦)对2024年深交所、上交所、港交所、北交所所有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开信息进行抓取的结果显示,在11726份报告中,仅有131家上市化企披露了塑料化学品相关环境信息;同时披露增塑剂、阻燃剂两类核心塑料化学品的上市化企仅8家。“这个数据量级,与全球塑料产业年产值极不匹配。”上海青悦主任刘春蕾指出。
塑料化学品信息披露不足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加强?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
“总体而言,我国对塑料中化学品在法律法规层面缺乏强制性要求,国际上对塑料化学品的监管和标准也不算完善。”北京大学化学品环境暴露、影响与政策研究组牵头人刘建国研究员认为,这种信息缺失与透明度不足的现象,影响了公众对企业的信任,也阻碍了塑料化学品管控工作的推进。“当前国内外对于包括塑料化学品在内的多种产品中使用的化学品普遍缺乏信息公开和全产业链追踪机制。”刘建国说。
此外,部分企业出于商业机密或竞争压力的考虑,对塑料化学品相关信息的披露持谨慎态度。某化工企业ESG负责人向记者坦言:“既怕披露不足,又担心过度披露泄露商业机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为应对塑料化学品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国内外已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
在国际层面,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塑料化学品的管控方面走在前列。欧盟《化学品注册、评估、授权和限制法规》(REACH)对一系列增塑剂、阻燃剂等塑料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提出了严格限制;美国《有毒物质控制法》(TSCA)则要求企业对化学品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披露。
在国内层面,我国也在逐步加强对塑料化学品的管控。《关于多氯萘等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要求的公告》、《玩具安全技术规范》等条例中对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十溴二苯醚、六氯丁二烯等塑料化学品进行了明确限制。
国际上,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和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EFRAG)等机构发布的全球标准,促使企业更系统地披露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的影响。例如,SBTi对化工行业标准的更新要求企业明确碳减排路径,有望间接推动企业对增塑剂、阻燃剂等高碳排放化学品的替代计划披露。3M公司对塑料化学品采用生命周期管理(LCM)体系,采用可回收材料和生物基塑料,通过巧妙设计减少塑料使用量。
一些国内外领先企业已开始采取行动,减少塑料化学品的使用并加强信息披露。“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刘春蕾表示。
那么,如何推进更多化企逐步加强对塑料化学品的信息披露?多位业内专家表示,建立覆盖“政策规制—数字监管—产业协同”的治理新生态,或成破题关键。
政策工具箱需释放明确信号。我国可借鉴欧盟《化学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验,定期发布和更新适用于我国国情的化学品可持续战略限制路线图;并同步推进新污染物治理条例相关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将塑料化学品环境信息披露纳入《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要求。
监管系统也需同步开启。可为企业逐步开发化学品数字护照系统,逐步构建覆盖“生产—使用—废弃”全流程的监管体系,实现塑料化学品全流程溯源,并逐步建立塑料化学品物质流信息平台,打通生态环境、工信、市场监管部门数据壁垒。
在企业披露塑料化学品信息的合规性方面,专家呼吁引导企业密切关注与塑料化学品直接相关的各类法规与认证要求,组建专业的法务与合规团队,及时精准地调整企业生产、销售及运营策略以确保企业运营完全符合法规标准,有效规避潜在的合规风险。
在研发层面,刘建国表示,应鼓励企业全力开发新型环保塑料化学品产品,积极寻找传统塑料化学品中高污染、高风险成分的安全有效替代物,并参与国内外权威的环保认证项目。
“塑料污染治理没有技术孤岛,唯有构建覆盖研发、生产、消费、回收的全链条治理网络,方能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安全的共生共赢。”一位该行业专家总结说。
3月5日,北京初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如期发布。不出意外,“创新”再次成为贯穿全文的关键词。当天,在采访中,《千赢国际网页版登录官网入口 》记者也聆听到了一个凭借科技创新这一产业转型升级“必杀器”,提升了应...
千赢网上平台官网首页 讯3月6日,2025年全国春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在浙江杭州召开,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指出,2025年,全行业要扎实做好氮肥生产和销售工作,努力确保春耕及全年氮肥保供任务圆满完成。顾.....
2024年,全球人为活动(包括化石燃料、土地利用等)CO₂排放创新历史新高,达416亿吨。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为达到2050年全球能源系统净零排放目标,CO₂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减排量需要达到8%...
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保供是国家安全的基石。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农业面临刚需增加和资源环境约束的多重压力,未来10-25年(2035-2050)....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模式从“制造驱动”向“消费驱动”加速转型,家装行业正成为激活内需、拉动全产业链升级的关键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万华生态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兴田认为,绿色工业化定制内装凭借其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