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石化上海工程公司华昌化工机械厂维修班组的一名班组长,张立明已经带领班组连续五年保持“零事故、零缺陷”的纪录。在化工机械厂内部,张立明以其对安全工作的极端负责和严格把控而闻名。他的工作态度被工友们称为“刻板”。这种“刻板”并非贬义,而是一种对安全工作的尊重和对事故“零容忍”的体现。
“刻板”的安全管理
在设备维修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确保设备的断电状态。张立明在每次维修之前,都严格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按照先后步骤进行操作。他总是先挂上停电警示牌,确保所有维修人员清楚设备正在维修,接着才进行停电操作,之后再进行验电、放电,确保设备完全断电。故障排除后,他也从不急于重启设备,而是首先用万能表检测,确认设备的所有故障都已彻底排除,才会重新送电、开机。
在一次维修作业中,张立明遇到了一名职工在维修接近尾声时提出了“省略检测”的建议。这名职工认为既然故障已解决,检测似乎显得多余,直接开机即可。面对这一建议,张立明毫不犹豫地制止了他的操作,并坚持按照规定的检测步骤进行。最终,张立明发现设备存在“有一处线路不该导通”的隐患,若是直接送电开机,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这一事件让那位职工深刻认识到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张立明的坚持不仅避免了潜在的事故,还在工友们中再次加深了“刻板”印象。他时常告诫大家:“如果我们在维修中图省事、跳过步骤,将会造成更大的设备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我们的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持续提升安全能力
除了对工作严格把控,张立明还特别注重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作为一名维修班组长,他深知安全能力的提升永远都是“进行时”。在业余时间,他总是抱着各种专业书籍“充电”,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他认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在处理设备故障和保障设备安全时有更好的方法和更快的处理能力。
有一次夜晚,提升机突然出现故障,维修工检查了近一个小时却未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值班领导决定通知张立明来紧急处理。尽管已是凌晨两点,张立明接到通知后立刻从家中赶到单位。短短10分钟内,他便找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电路主板中的中间继电器线圈短路、接触不良。他不仅快速诊断出了问题,还在不到5分钟的时间内解决了故障,确保了设备的正常运行。
工友们对张立明的表现赞不绝口,但张立明谦虚地回应道:“这就是我不停充电的原因。只有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在设备故障处理和安全保障中拥有更好的方法和更快的处理能力。”
卓越的安全管理标杆
张立明的“刻板”不仅体现在他的工作态度上,更在于他对团队的深远影响。他的专业精神和严格的安全操作规范,为班组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在他的影响下,班组内部形成了强烈的安全意识和严谨的工作习惯,整个团队的安全管理水平也不断提升。
张立明的努力和坚持,不仅让班组实现了“零事故、零缺陷”的目标,更为整个化工机械厂树立了一个卓越的安全管理标杆。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安全工作并非可以随意省略的环节,而是需要通过严格的操作流程和不断的知识更新来实现。
张立明的“刻板”不仅仅是对工作流程的严格遵守,更是对每一个细节的精益求精。正是这种态度,使得张立明能够在复杂的设备维修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安全管理,确保班组的“零事故、零缺陷”记录得以持续。
2月1日(正月初四)凌晨1时45分许,中石化湖南石化公司消防保卫中心(国家危险化学品救援湖南队)接到湖南省应急管理厅紧急指令,迅速安排9名指战员,调派气防车、吸污车等3台专业车辆,火速赶往480多公里...
为强化多晶硅安全风险管控,促进多晶硅行业的整体安全水平提升,应急管理部组织制定了行业标准《多晶硅安全生产规范(再次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并于1月20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新版《船舶载运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对危险货物的船舶和人员管理、包装和集装箱管理、申报和报告管理、作业安全管理、法律责任等方面作出详细说明,多条涉及液化...
日前,应急管理部发布《电石生产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安全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为强化电石和氯乙烯安全风险管控,提升行业整体安全水平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前不久,某企业在环保设施改造过程中发生事故,导致2人死亡。根据最新公布的事故调查报告,该事故原因是承包商现场违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