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在吉林石化染料厂助剂车间内,随着生产线末端设备的精准操作,一个个装满阻聚剂产品的吨桶密封好,继而被穿上了特制的小棉袄,整齐码放到货车上。这些吨桶,不仅承载着产品发运质量,更是该车间团队智慧与努力的结晶,标志着长期以来困扰车间的吨桶防冻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由于阻聚剂结晶点较低,一旦温度低于0摄氏度,物料便容易在桶内结晶,影响下游用户生产。以往,每到冬季,工人们通常使用厚厚的棉门帘子对吨桶进行保温,但这种方法不但繁琐且保温效果不佳。
成在旭师傅是助剂车间化工二班的班长和工人技师,拥有三十年的化工岗位工作经验。2024年12月的一个午后,他在巡检现场设备时,看到了原料粗蜡输送管线上的保温铁皮,这让他灵机一动,想到如果给吨桶穿上一件“小棉袄”,不就能抗寒保温了吗?他当即向合成岗位员工许崇明和车间工艺工程师何岗分享了自己的想法。许崇明听后眼睛一亮,补充说:“光做好防寒保暖不行,还得保证加料口和放料口便于操作。要不我们在这两个部位保留个活动的‘小门帘’,方便打开桶盖加料和开关阀门。”何岗也赞同地说:“对,而且吨桶运输时可能会有磕碰,防护罩在材质选择上要考虑坚固性和耐用性,确保可以反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三个人一拍即合,立即行动起来。经过精心测量、记录吨桶外包装尺寸,何岗画出了阻聚剂吨桶防寒罩的草图,标注好开口方向和尺寸。他们反复商讨确认后,将建议内容和图纸上报车间讨论。经过研究后车间决定采纳这个建议,并安排专人查找类似防护罩厂家,经过多方比对和筛选,最终确定了业绩较好的一个制作厂家。
半个月后,第一批制作好的15只防寒罩运至车间。经过试戴,吨桶仿佛穿了一件合身的“棉外衣”,防寒罩严丝合缝地包裹住了吨桶。车间立即组织对其防寒效果进行试验,吉林市区的实时气温是-15摄氏度,室外寒风凛冽。装满阻聚剂的吨桶套上防寒罩后,被送至室外。按照冬季成品装车、运输两个小时送达厂家的要求,车间每隔半小时观察一次阻聚剂成品的温度计数值。两个小时后,温度计数值稳稳保持在零上6摄氏度,物料状态正常,大家忍不住欢呼雀跃起来!
车间领导开心的夸赞道:“你们这巧思妙招,可是给咱们车间解决了大麻烦!往后冬季不管多冷的天,咱们再也不怕阻聚剂成品‘闹脾气’了。” (郜瑞芳 张晓君)
阿根廷时间2月10日,江西赣锋锂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晓申及赣锋南美区域负责人罗晓峰一行,拜访阿根廷总统JavierMilei(哈维尔·米莱)、经济部长LuisCaputo、内阁首席部长Gu...
锦西石化公司抓住春运期间航空煤油市场需求旺盛的有利时机,积极调整生产经营策略,着力稳产高产航空煤油。1月份,公司共销售航煤4.4万吨,创效3623万元。
2月12日中午,在中国石油大庆油田采油二厂的一口抽油机前,该厂刘丽工作室的领衔人、“大国工匠”刘丽正在与几名工作室成员一起,跟踪革新成果在生产一线应用效果,研究制定优化提升的方案。这是刘丽工作室成员们
2月8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轻洒辽河油田曙光油泥处理站平台。在机器的轰鸣与腾腾蒸汽的相互交融中,上了一宿夜班的老左像往常一样,在交班前“扫描”每一台设备,眼神专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出问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