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举办2025中关村论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论坛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曹宏斌提出,通过数据与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推动锂电固废循环利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转型。
随着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锂离子电池需求持续爆发,未来十年内锂离子电池关键金属平均需求将增至目前的6倍。对锂电固废资源进行高效利用不仅可缓解资源短缺压力,更对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具有战略意义。
当前锂电固废循环利用仍面临三重挑战。其一,退役电池健康状态难以快速精准评估;其二,目前国内回收技术存在瓶颈,关键金属回收率低、二次污染严重且经济性不足,难以可持续发展;其三,技术路径选择缺乏科学依据,难以在资源、碳排放、经济性等综合目标间实现协同优化。
针对上述难题,曹宏斌提出“数据+AI+少量实验”的新型科研范式,推动退役动力锂电池的高效循环利用。从化学物质基础数据库到机理—数据双驱动科技创新再到循环利用全过程的数据库,从分子—单元—系统不同尺度建立起体系与工程实证新范式。
首先,建设好锂电固废专题数据资源,覆盖原料多维物化基础数据、健康状态等专题。依托中国科学院国内最大的开放化学数据库系统,以及40余类化学子库资源,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此外,发展AI-Ready数据工具,发展批量提取化合物数据能力,建立构效关系预测小模型,领域科学大模型等应用。
其次,突破AI辅助核心技术,实现电池健康快速识别,关键金属选择性高效提取等功能。包括基于卷积神经网络与多光谱耦合技术的智能识别模型(固废识别准确率提升46%),开发AI分子设计工具提升Ni-Co金属分离剂筛选效率,以及利用AI控制模型优化蒸氨单元自动化水平,提升现有废水脱氨系统的运行效率等。
最后,结合机理与数据模型,构建资源-环境-碳排-经济等因素评价模型,动态匹配全流程最优技术路径,优化全系统结构。
该范式已在锂电回收利用产业取得初步成效。中国科学院牵头开发首个电池回收全产业链信息平台,为行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撑;锂电循环利用问答的智能体GPT1.0通过挖掘全生命周期文献,提供知识问答服务;支撑世界最大的锂电废料处理工程的绿色化升级。开展基于厂级数据的行业战略研究,基于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工艺、产能现状,结合电池回收网点分布,模拟优化我国电池回收网络,量化电池回收行业在保障关键金属供应安全和碳减排方面的贡献。
此外,研究成果推动国家废锂离子电池循环利用相关行业标准,首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白皮书,动力电池和资源行业评价蓝皮书发布。构建产业链全过程与污染防控数据库,为关键资源高效提取、污染物识别防控新技术研发、行业精细化管理等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望未来,曹宏斌表示,通过“数据+AI+机理+技术+装备+全局优化”的闭环体系,有望重塑锂电固废循环利用产业链,赋能锂电固废循环利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日前,AVEVA剑维软件集团旗下的泰尔文特控制系统(中国)有限公司获得“北京市外资研发中心”认定,并于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授牌。
记者近日走进河南省驻马店高新技术园区“超级工厂”现场,这里的组合式厂房错落有致,公用工程单元排列井井有条,共同勾勒出一幅现代化园区工厂的壮观画卷。 据驻马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介...
近日,寰球北京公司成功研发新型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并通过优化专利申请流程,缩短专利授权周期,为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铺平道路。
为研究我国甲醇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有效路径、探讨降碳减污的创新技术和实践经验,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将于4月22至24日在广西钦州组织召开2025年中国甲醇产业大会。
日前,中国中化旗下中化国际自主研发生产的sinapara对位芳纶成功应用于热塑性塑料管(RTP管)增强领域,在国内首次实现突破性应用,助力海底输油管道低成本长效运维,为海上油田开发提供更安全高效的...
近日,中石化(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院)自主研发的胺液脱硫系统节能与长周期稳定运行关键技术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名单。该技术适用于含硫化氢的气体净化过程,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