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是影响石化行业一线员工职业健康的危害因素之一。2024年以来,江汉油田采取一系列举措,推进噪声治理和听力保护工作。目前,油田各作业场所噪声岗位合格率达100%,员工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出台防噪新规 夯实制度基础
噪声主要来自各类机泵生产设备,在油田广泛存在,而且接触人员多,健康危害大。江汉油田安全环保质量管理部高级主管周以乔介绍,2024年以来,该油田积极推进听力保护和噪声治理工作,通过出台制度,为噪声治理提供制度保障。
江汉油田去年出台了两个办法。一是《职业健康管理办法》,在原有噪声职业健康体检制度基础上,规范了噪声体检人员范围,明确体检对象为每天接触噪声8小时或每周40小时等效加权强度大于80分贝的作业人员。二是《听力保护计划》,对噪声作业场所实行分级管理。其中,对噪声等效加权强度大于80分贝或噪声实测强度大于90分贝的设备场所,重点关注并加大日常监测频次。同时,对进入噪声场所作业人员使用的耳塞、耳罩佩戴和防护设施管理提出明确要求。
新规出台后,各单位积极组织员工学习新规。通过听力保护健康知识专项培训等方式,专题讲授噪声的产生、分类、噪声防护等知识,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健康意识。
加强过程管控 推进源头防治
“过去油田对于听力保护、噪声防护,更多是事后管理。出现噪声职业禁忌症便调岗,事前、事中管理相对薄弱。”周以乔说,2024年以来,江汉油田从项目可研、预评、专篇设计、验收、设备采购等方面积极推进噪声全过程管理,从源头控制和降低噪声危害两方面,提升员工健康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重点关注人员清单,早发现、早预防。坪北经理部P73联合站员工赵长江便是重点关注人员之一。2024年9月4日他到当地医院接受听力体检时说:“我每天和注水泵打交道,工作场所噪声较大。2024年后,对于听力测试双耳高频听力损失达到40分贝的人员,单位建立了重点关注人员清单,提前采取听力保护措施,我们的健康有了保障。”据了解,2024年以来,坪北经理部累计完成职业健康听力检查110人次。
二是对噪声岗位员工护耳器的佩戴情况进行重点监督,将个体防护用品佩戴情况纳入油田负面清单和日常HSE绩效考核管理。2024年以来,清河采油厂在存在噪声危害的作业场所门口,设置个体防护用品专用箱16个,放置耳塞、耳罩240余套。清河采油厂联合站员工吴慧清表示:“如今,江汉油田在泵房门口安装了专用箱,巡检时使用方便多了。”
此外,江汉油田还组织听力健康专项检查、听力防护用品使用专项培训等,有效提升防噪管理水平。
应用降噪技术 提升防护水平
近年来,江汉油田通过应用各项降噪技术,不断降低场所内噪声强度。
一是应用隔声降噪技术。修井机是采服中心服务油气生产的主力设备,运行时副机部位产生104.3分贝的高强度噪声,超出职业卫生标准。为此,采服中心组织专班,先后在6台修井机副机的滚筒、变矩器、发动机等部位共安装了18套吸隔声壳体,控制噪声向外辐射,将噪音成功降至80分贝左右。
二是应用吸声降噪技术。荆州采油厂二号巡检站陵72接转站和花园站注水泵房,注水泵在运行时会产生强度达到85分贝左右的噪声。荆州采油厂在泵房内天花板和墙面约2200平方米的地方,分别安装了网格状吸声板,通过吸声将噪声强度控制在80分贝左右。
三是应用信息化远程操控降噪技术。水电厂针对供水泵站泵房内的高强度噪声,在通过设备、工艺无法降噪的情况下,组织专班大胆突破,从信息化远程操控入手,完成了供水泵站DCS信息化改造,实现了泵站100%远程操控,减少了员工接触噪声的机会和频次。截至目前,江汉油田对涉及噪声的8家单位以及22处高噪声场所,应用隔声、吸声、信息化远程控制等降噪技术。
4月9日至11日,由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守国家安全工筑人民防线”2025年全国职工国家安全教育宣讲比赛在天津举行。
4月16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并明确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聚力推进·协同创新·全面赋能”。
为积极响应国家“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号召,落实全民健康生活,4月15日,江汉油田基地发展中心人力资源服务部党总支开展了“舌尖上的健康”主题美食培训活动,通过“理论教学+实践体验+爱心传递”三维联动模式...
近日,胜利采油厂采油管理二区党总支开展“爱厂三问叩初心,强企有我启新程”主题党日活动,以激发党员干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凝聚了“强企有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