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从广东石化相关部门传来消息,2025年1月,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实现产销“开门红”,为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开好头、起好步。
生产部协同作战 共绘“开门红”画卷
广东石化有个雷打不动的工作日程,那就是每天的生产早会和周工作例会。与之前不同的是,2025年开年之际,生产早会和周工作例会上,都会重点强调夯实“安稳长满优”五大基础的重要性,要求一定做好生产计划和生产运行,协调解决问题,协同作战,开好头、起好步。
1月以来,计划经营部全力增产乙烯、对二甲苯、航煤等产品,持续做好原油采购及调和优化、套期保值工作,优化原油采购节奏及船期安排,控制原油库存及原油罐占用数量,降低原油成本。重点做好渣油平衡和石油焦出厂工作,确保春节前渣油线处于平衡状态。1月份,公司加工原油157.6万吨,汽、煤、柴等主要成品油、对二甲苯均超额完成计划。
生产运行部突出41套主体生产装置的安全和平稳运行,严格执行“四有一卡”生产操作管理制度、加强工艺参数的管控、加强自保联锁、工艺报警、工艺防腐、HAZOP分析等方面的管理等,重点加强标准化巡检管理,严格执行巡检时长和频次相关要求,确保巡检完成率100%。现场巡检重点做好大机组、关键机泵、带“病”运行部位、仪表联锁以及易泄漏法兰、小接管、盲肠死角部位的检查,提高夜间巡检要求,确保巡检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还强化操作变动管理和能量隔离及盲板管理,确保作业过程监管受控。强化装置达标管理,最大限度提升运行负荷。
质量为先 品质铸就“开门红”
1月份,炼油五部在保证固体硫磺造粒装置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面对液硫硫磺销售态势良好,实现固体硫磺和液体硫磺双线运行。他们摸索、优化液硫长输管线电伴热运行参数,控制最佳输送温度,为硫磺成型水下造粒机提供质优量足的原料,并通过智能化堆取料机无人值守系统转运固体硫磺颗粒装船、降低液硫进料温度、调整成型机循环水温度、优化液硫装车流程等措施,保证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自装置开工以来,硫磺纯度始终优于国标A级指标,硫磺A级率始终保持100%。
此外,随着液硫装车项目的不断推进,装车时间从原来的50分钟/辆缩短到30分钟/辆,不仅提高了装车效率,也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液硫出厂不仅实现了降本增效,还避免了造粒过程中产生的硫蒸汽和硫粉带来的环保和安全问题。”炼油五部工程师王立革表示,“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装置的安全环保水平,也是广东石化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产品调运 为“开门红”保驾护航
在产品调运方面,公司营销调运部以“起跑就是冲刺”的工作态度,全力做好产品出厂组织。1月初,首艘LR2型十万级油船CLIO(克莱奥)轮装载着公司生产的优质清洁航煤,缓缓驶离产品码头港池,公司顺利完成2025年首批出口成品油装船下海任务,实现了外贸产品出厂“开门红”。他们还针对元旦、春节前后高速危化品禁行期,提前谋划合理调配,加大节前汽运产品发运力度,有效降库,全力保证春节期间保障产品后路畅通。
储运部严把安全、质量、计量三大关,不断挖潜增效、探索创新,从实从细推进“储的安全、供的稳定、销的优质”这一核心任务。春运期间,储运部以公司航煤管理办法为抓手,完善车辆进厂、装车、出厂流程,提高装车出厂效率,全面保障潮汕机场航煤供应。此外,储运部积极与中航油沟通,不断优化航煤装车管理,协调航煤运输车辆集中到厂,有序衔接进厂装车,既保证了航煤装车平稳供应,又减少了装车泵反复启停,节省人力及用能消耗。
年初以来,普光气田为保春耕肥企供肥,加大开工力度,实现硫黄生产“开门红”。截至2月5日,今年累计生产硫黄23.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2%。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三友氯碱公司荣耀上榜,这也是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该公司在基础架构、管理体系、能源配置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深耕绿色发展...
2月5日,2024年度河北省科技奖总评审结果正式发布,由冀东油田瑞丰化工公司申报的《沿海油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创新及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春节前夕,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与四川石化携手完成了高抗冲共聚聚丙烯CI73H本年度首次工业化生产,解决了Unipol气相工艺高抗冲共聚聚丙烯聚合工艺控制难度大、冲击强度不稳定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