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技术创新“吃干榨尽”剩余油

 3月份,中国石化河南油田对井楼油田中区4口井实施热化学复合蒸汽驱技术,增油效果显著,4口井日产油比措施前提高5吨。

近日,河南油田“井楼油田中区热化学复合蒸汽驱”技术,在中国石化2024年度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技术交流会上,获得大幅度提高采收率奖。“近40年来,井楼油田中区作为典型的稠油区块,实现从单一注蒸汽开发到氮气辅助吞吐开发,再到多元热复合驱开发,形成浅薄层稠油开发技术系列,目前中区试验井组采收率达到51.7%。”相关负责人介绍。

采收率是可经济采出的油气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是衡量油气田开发水平的重要指标。“从本质上说,油田的开发史,就是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而每一次采收率的大幅提升,都是技术创新的成果。”河南油田油气开发首席专家李长宏说。

河南油田稠油资源丰富,由于埋藏浅、油层薄、黏度高,存在开采难度大、开发效益差的难题。河南油田持续攻关,不断挑战开发极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浅薄层稠油开发技术系列,使稠油采收率持续提升,2024年生产稠油25.39万吨。今年以来,稠油开发形势保持平稳向好。

河南油田开发之初,采用单一的注蒸汽开发技术,向油层注入一定量的蒸汽,降低原油黏度,增加地层能量。2008年起,该油田探索氮气辅助吞吐技术开采稠油,在注入的蒸汽中加入氮气、泡沫剂等,增加原油流动性,提高单井产量。该技术在油田东部稠油区块大规模推广应用,延长吞吐周期3至5个月,稠油平均采收率显著提高。

经过多年开发,该油田稠油油藏进入高吞吐周期,面临着稳产难度大等诸多困难。该油田开展稠油效益开发技术攻关,转换稠油油藏开发方式,提高稠油采收率。

针对注蒸汽吞吐开发波及范围小、多轮次吞吐后汽窜严重等问题,该油田创新形成浅薄层稠油化学辅助面积组合吞吐技术,提高热能利用率。自2021年以来,该技术在油田现场实施84井次,覆盖储量436万吨,累计产油15.75万吨,阶段提高采收率3.6%。

针对井楼油田中区部分井油汽比低、效益差、面临关停等问题,2019年以来,油田深化稠油组分及致稠机理、油层波及状况及影响因素等研究,开展热化学复合驱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创新形成浅薄层稠油热化学复合驱技术,在井楼油田中区6个井组试验后,井组日产油52.3吨,阶段提高采收率5.6%,吨油操作成本降低45%。

在新庄油田、古城油田,技术人员研究复合热流体吞吐开发技术,通过空气与燃料在高压密闭条件下充分燃烧,大幅度提高产出能力。该技术现场实施191井次,覆盖储量133.7万吨,增油1.1万吨。

“技术创新无止境,河南油田将持续攻关,打造技术优势,不断挖掘剩余油潜力,为老油田焕发青春、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李长宏说。

关键字:技术创新
相关推荐

金海湾锂业组织推进无废工厂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滨州市“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部署,积极响应《滨州市“无废细胞”建设指南》要求,近日,金海湾锂业全面启动“无废工厂”建设工作,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绿色低碳为目标,推动生产全流程减废...

工信部:培育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平台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就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有关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消息,未来工信部将聚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平台,持续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寰球北京公司CO₂捕集技术获突破

  近日,寰球北京公司成功研发新型二氧化碳捕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并通过优化专利申请流程,缩短专利授权周期,为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铺平道路。

化工科技创新要“仰望星空、面向未来”

  近年来,得益于我国化工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化学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年均增速约5%~7%。尽管面临环保压力和全球经济波动,行业仍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保持增长势头。  在行业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

聚芳醚产业自立自强正当时 | 大家谈 科技创新 自立自强

  科技创新既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关键支撑。聚芳醚作为填补国内空白的高分子新材料,其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正是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聚芳醚产业在关键技术攻关...

勘察设计行业探讨高质量发展路径

3月27日,中国石油和化工勘察设计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会员企业技术管理部门负责人会议在合肥召开。来自全国80余家会员企业的技术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行业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交流。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