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除夕夜,伴随着零点的钟声响起,刘中国穿好工服,带着管钳,拿上盛装原油样品的容器,同搭档张东方一起在夜色中向井场走去。
一望无际的荒原、一览无遗的苍穹,橘红色的抽油机、亮眼的红工装,这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沙地,是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辽兴油气开发公司运行维护三中心采油工刘中国18年驻守艰苦荒原的岗位。
图为刘中国从井场巡检归来。
“这条巡井路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抽油机每4个小时巡检一次,一个都不能落下。”巡检途中,刘中国看到远处的“驴头”一上一下的规律摆动,他才放心。蛇年春节是刘中国在岗位上度过的第18个春节,距离他退休仅剩一个“石油”年,他显得格外珍惜。
交力格油区是辽河油田的外围区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盆地,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距开鲁县城40公里,离最近的村庄4.5公里。偏僻荒凉,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四季风沙。
“穿上这身‘红工装’,也意味着使命担当。”2006年,40岁的刘中国因工作需要,主动请缨来到离家数百公里的交力格油区工作,一干就是18年,与油井朝夕相伴。
18年来,管理油井成为刘中国在前线的主要工作,他的作息时间基本没有上下班,更没有节假日,真正是守着油井过日子。他平均每年回家不超过3次,每次最多停留3天,为石油事业奉献了自己3000多个节假日。
“刚到交力格油区,我们住的房子透风,早上起来床上、嘴里都是沙子,吃饭饮水都不方便,沙粒都变成了‘下饭菜’。”回忆起刚来前线的场景,刘中国总是感慨万千。“交力格油区地处偏远,人烟稀少,早期饮用水是没有经过处理的,在阳光下暴晒一会表面就会有一层水锈;吃的是从驻地食堂送来的饭菜,颠簸很久才能送到,饭菜又凉又硬,里面还常常有沙粒。”刘中国说,下雨时,雨点打得房顶噼啪作响,雨停了就要出去忙碌;下雪时,整个油区被披上银装,室外更是寒风刺骨,滴水成冰。
巡检、憋泵、看压力、观察温度、检查电流、记录压力液位、按时汇报……巡检一次约用时1个小时,最远的抽油机离驻地20多公里。刘中国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为了防止忘记各种细节,他养成了记“工作笔记”的好习惯,哪条管线何时更换,哪台抽油机何时检修,哪个阀门何时维修,都记得一清二楚。
“开鲁盆地昼夜温差大,冬季最低温度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夏季最高温度达40多摄氏度,不了解油井的‘脾气秉性’,找不准历史遗留的流程管线,在这样的环境中更不好开展工作。”刘中国把交力格油区每口油井看作是自己的“孩子”。18年间,他用脚步丈量了油区的每一寸土地,记录下每一口油井的生产状态,每口油井的工况、流程管线位置等,都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中。18年驻守艰苦荒原永不停歇的“老黄牛”刘中国,成为了这片油区的“活功图、活字典、百事通”。
刘中国讲述了他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暴风雪后的场景:大风吹起房檐的落雪在空中打着转儿,脚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没走上几步工服就会被寒风打透,他在风雪中大踏步前行。大雪虽遮挡了视线、掩埋了设备,但刘中国对井场上的阀门、管件等位置熟记于心,倒流程、装管线、组织泵车热洗……从深夜23时一直忙到第二天早上7时,他才发现自己的手冻僵了,说起话来牙齿打颤。
舍小家团圆,护油田稳产。刘中国觉得对待工作他已经无悔于心,就是亏欠妻子、愧欠孩子。2021年疫情期间,妻子患病去外地做手术,他没有办法去陪护,只是给妻子打去电话:“老婆,我真的离不开,你不会有事的,咱说好等我退休了,带着你出去玩……”每一次离别,都深藏着滚烫的深情。妻子出院时,刘中国才腾出时间去盘锦站将她接回家,却又在第二天赶早回到交力格油区。
“如今驻地条件改善了,窗户门都是密封的,职工食堂条件也越来越好,除夕还吃上年夜饭。”谈起现在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刘中国很是满意。除夕夜,他特意和妻子视频电话,把对家人的思念深深埋在心底,始终坚守在前线。
“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带着感情工作才能真正尽责,这是石油人矢志奋斗、奉献石油的敬业风范。“我就想站好岗、守好井,让油井多产油,让我们的油区、我们的公司越来越好。”聊起新年的愿望,刘中国望着远方的抽油机由衷地说。
不忘初心,肩扛使命;石油岁月,风雨无阻;这是“沙漠骆驼”刘中国的真诚践诺。(张一峰 董迪 林媛)
年初以来,普光气田为保春耕肥企供肥,加大开工力度,实现硫黄生产“开门红”。截至2月5日,今年累计生产硫黄23.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16.2%。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公布了《2024年度绿色制造名单》,三友氯碱公司荣耀上榜,这也是首次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这一殊荣不仅是对该公司在基础架构、管理体系、能源配置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深耕绿色发展...
2月5日,2024年度河北省科技奖总评审结果正式发布,由冀东油田瑞丰化工公司申报的《沿海油田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创新及应用》获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2月6日,从广东石化相关部门传来消息,公司深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2025年工作会议精神,锚定“加快建成绿色、智能、效益型世界一流炼化企业”目标,扎实推进一届二次职代会精神和戴厚良董事长除夕连线慰问讲.....
春节前夕,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兰州化工研究中心与四川石化携手完成了高抗冲共聚聚丙烯CI73H本年度首次工业化生产,解决了Unipol气相工艺高抗冲共聚聚丙烯聚合工艺控制难度大、冲击强度不稳定等难题,...